鹤峰网讯(通讯员陈曦)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,县城管局坚持把开展实践活动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,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为导向,坚持以“本位”职责扎实做好“六位”(学位、车位、摊位、厕位、床位、岗位)工作,县城管局聚焦“三位”(车位、摊位、厕位)建设,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效。
施划“车位”破解群众“停车难”
随着居民用车增加,摩托车在城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,停车乱、停车难、治理难现象愈发显著,为缓解停车供需矛盾,县城管局秉承“合理利用道路资源”的理念,加快补齐停车供给短板。7月底至8月初,县城管局组织专班人员对停车需求大、具备停车条件的路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,重点掌握城区居住区、交通枢纽、商业街道、学校等63个重点区域主次干道、背街小巷停车现状与停车资源,建立健全台账,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。同时为满足容美村、张家村等城中村停车需求,县城管局本着“能划则划”“应划尽划”的原则,打好因地制宜、量体裁衣“组合拳”,将车位“扩容”至城中村,充分挖掘边角空地、自用场地等资源,扩容了停车位供给,实现了“家门口停车自由”。
截至目前,累计在城区110余处施划摩托车停车位4114个、三轮车停车位67个、机动车停车位11个,均实行免费停车,有效拓展了停车资源,从源头缓解了车辆无处可停、随意乱停现象,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明指数,改善了交通环境。
增设“摊位”守护群众“菜篮子”
让地摊经济“有地可依”,结束执法人员与流动摊贩之间的“拉锯战”,县城管局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。为营造良好市容市貌环境,解决部分流动摊贩“居无定所”的问题,县城管局“见缝插针”,在樟树楼临时农贸交易市场原有摊位的基础上再增设摊位至83个,后坝路智慧农贸市场、九龙广场、生资广场、樟树楼等地建设330个摊位,引导规劝摊贩在指定摊位规范经营,进一步缓解了占道经营、乱摆摊点的治理压力。并按照整治与疏导相结合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,严格执行网格化责任机制,安排专人对临时农贸交易市场进行管护,每日早上6点至晚上21点开放使用,夜间锁上栅栏,防止车辆停放占道。逐渐形成顾客放心买、摊主放心卖的良好市场秩序,持续推动摊位规范化、系统化、便民化发展,充分彰显城市以人为本的温度。
整治“公厕”提升如厕“满意度”
为提高公厕保洁质量,打造舒适如厕环境,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间精细化管理。县城管局按照“立行立改、边查边改”的工作思路,9月开展公厕专项整治行动,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对城区20座公厕清扫保洁、设施管护工作进行实地检查,深入开展自查自纠,对发现的问题纳入台账管理,督促人员及时维修已损坏的感应设备、门把手、窗帘及外墙瓷砖等设施设备共计30余处,并常态化实行“回头看”工作,加强日常管护监督,不断巩固整治成果。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“定人、定岗、定责”的公厕管理制度,24小时对外开放。明确清扫保洁人员,落实管理责任人,城区每座公厕配备1名保洁人员,以精细化作业标准对公厕墙面、地面、蹲器、洗手台、门窗等进行彻底清洁,不留卫生死角,备齐公厕用品,全面消毒除臭,确保公厕无异味;并配备专职维修人员,进一步加强公厕管理维护工作,及时上报并维修有故障损坏的公厕设施设备,以良好的如厕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。
下一步,县城管局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,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切实将精细化服务落实在行动上,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。